比亞迪、寧德時代強勢入局,陽光電源或丟中東儲能巨單
炒股就看,權威,專業,及時,全麵,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導語:與同場的競技和,都是儲能電芯的供貨商,他們更有核心零部件的成本優勢。
01 兩個中東大項目岌岌可危?
在中東市場表現一直相當搶眼的$陽光電源(SZ300274)$,近期或將失意該地區兩個重大項目的中標。
正如火如荼招標的沙特SEC第三期10GWh項目,有知情人士透露,第一中標人是$比亞迪(SZ002594)$,目前正深入洽談合同細節。加上比亞迪已中標的首期2GWh項目,如果順利落地,沙特的SEC項目總體訂單,比亞迪將拿到12GW,超過陽光電源。
沙特的SEC項目分為三期。今年7月,陽光電源中標第二期,容量高達7.8GWh。
另一重大項目,阿聯酋的阿布紮比20GWh數據中心配儲項目首個10GWh標段,市場預期原本傾向於陽光電源中標。
然而,業內同樣有消息傳出,比亞迪或與$寧德時代(SZ300750)$共同分享這一大單。這對於儲能係統集成,在中東儲能係統集成環節市占率超過70%的陽光電源來說,可謂是不小的打擊。
中東以國家投資的大項目為主。當地電網基建薄弱,大儲配套建設需求迫切。測算,僅沙特和阿聯酋的大儲需求,2030年就將達57.4GWh。
上述沙特的SEC項目和阿聯酋阿布紮比項目,是截至目前最大的兩個全球招標項目。
如陽光電源落選,一個可能的原因是其報價。在全球各大市場,陽光電源報價普遍比同行高出5%-10%。這在電價較為低廉的中東市場尤其成為了明顯的劣勢。
與陽光電源同場的競技比亞迪和寧德時代都是儲能電芯的供貨商,他們更有核心零部件的成本優勢。
他們兩家采用的方案是電芯定義係統。以儲能電池作為係統核心,憑借著在新能源汽車和電池領域積累和品牌知名度,二位後來者成功殺入儲能係統集成領域,來勢凶猛。
而陽光電源采取的方案,是係統定義電芯。電芯根據特定係統的需求定製生產,以滿足係統在性能、尺寸、成本等方麵的特定要求,以實現最佳的係統性能和成本效益。這種方案,雖然係統性能更好,但電池定製成本也較高。
02 “後進者”進入訂單行列
陽光電源去年之所以能夠在光伏產能過剩下一枝獨秀,是憑借逆變器“破圈”、率先走向了光儲一體化,形成了一個閉環的商業模式,繼而成為超越(601012.SH)的“光伏茅”。
“深厚的品牌積累、強大的技術研發實力和全球化的渠道布局”,三大競爭力優勢是外界給予陽光電源的評價。
今年前三季度,陽光電源儲能係統出貨量為17 GWh,對比去年全年的10.5 GWh,增幅超60%。
值得注意的是,陽光電源在大儲領域取得增長,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整個行業的蓬勃發展。
東吳電新調研報告顯示,2024年,國內儲能裝機量為60千瓦時,同比增長50%。美國市場受電芯成本下降和ITC激勵政策影響,預計2024年儲能裝機量為35千瓦時,同比增長100%。
歐洲市場在英國、意大利等國的推動下,預計歐洲2024年儲能裝機需求為7.5千瓦時,同比增長100%,2025年可翻倍至14-15千瓦時。除此之外,如中東,智利、澳大利亞、印度等 新興市場,2024年大儲裝機量為10千瓦時,同比增長110%。
但從競爭格局來看,陽光電源的領先優勢,正在逐漸縮小。
國內電池製造商的加入,使得原本陽光電源“一家獨大”的大儲逆變器市場,競爭格局開始發生變化。
逆變器是輕資產業務,開工率可根據訂單調節,不像主材那樣依賴產能。其價格戰曆史在2013-2017年較為激烈,經過幾年的競爭,逆變器市場格局已經相對穩定。
尤其是在大功率電站領域,華為暫時退出歐美市場後,陽光電源在大功率儲能逆變器市場占據了領先地位。
然而,如前述比亞迪、寧德時代等企業也開始下場廝殺,逆變器市場的競爭格局正在發生變化。
比亞迪和寧德時代沒有自己的儲能逆變器產能。如傳聞為真、陽光落選阿布紮比項目,那麽(300827.SZ)、(600406.SH)和華為,均有機會成為此項目的逆變器供貨商。這將推動原本落後於陽光電源的國內廠商,借此機會進入國際大型儲能訂單的行列。
03 強敵環伺
放眼全球,陽光電源的強勁競爭對手不僅局限於中東。在美國和歐洲等重要市場,各有陽光電源的強敵勢力漸成氣候。
在美國,特斯拉憑借其在本土市場的深厚根基以及儲能領域的強大品牌影響力,已在該行業占據領先地位。
麵對這一挑戰,陽光電源今年設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標,即超越特斯拉、登上北美儲能係統供應商的頭把交椅。然而,特朗普政府即將上台,其對“美國製造”的強調和關稅政策的調整,為特斯拉增添了額外的競爭優勢。
將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稅提高至60%,對電芯和儲能逆變器製造商的影響並不顯著。國內生產商依然能夠通過提高價格,將關稅成本轉嫁至下遊客戶。
但對在美國市場從事係統集成業務的陽光電源而言,則影響很大。
目前,陽光電源在美國的儲能係統業務毛利率大約為40%,麵對25%的關稅尚可應對;但如關稅進一步提升至60%或更高,陽光電源在價格競爭上的優勢會被大幅削弱,相比特斯拉的競爭優勢,也將蕩然無存。
若陽光電源未能在北美建立生產基地或與當地企業建立合作,其市場份額有可能會被更多競爭者侵蝕。
在北美市場,另一來自國內的對手遠景能源正快速崛起。
遠景能源自主研發全產業鏈,從電芯、電池管理係統、功率轉換係統、到能量管理係統,實現了儲能係統核心部件的自給自足,有效降低了成本。
遠景能源在北美擁有生產基地,並與福倫斯儲能(Fluence Energy)建立了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確保了在北美市場的產能供應。
在歐洲市場,遠景能源和寧德時代之外,更有福倫斯儲能與天合儲能(688599.SH)的競爭。
2024年,天合儲能在歐洲接連斬獲德國兩個項目:17.5MW儲能係統的Tangermnde項目和50MW標杆性電池儲能的Strbbel項目。
從體量上看,雖然天合儲能暫時無法和陽光電源相比,但光伏企業迅速進入儲能,使得陽光引以為傲的“光儲一體化”不再是獨特的競爭優勢。
隨著儲能成本的降低和度電成本的下降,預計到2025年,儲能行業將迎來盈利的轉折點。屆時將有更多的國內企業加入競爭,共同分享儲能市場機遇。
過往“順風順水”皆是序章。陽光電源殘酷的競爭洗禮也許正在路上。(來源:阿爾法工場Green)
